【食物過敏】少女曾吃海鮮後致出疹休克 中大醫學院發現一項抽血測試可準確診斷蝦敏感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1/06 12:35

最後更新: 2022/01/06 18:55

分享:

分享:

中大醫學院證實「BAT」測試可準確診斷蝦敏感 。 (陳靜儀攝)

蝦敏感是香港常見的食物過敏,輕則皮膚出疹,嚴重更可導致過敏性休克。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病人血液樣本進行「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BAT),靈敏度和特異性表現遠較現有常規測試優勝,可更準確診斷蝦敏感,惟有關檢測未可應用於臨床。 

今年20歲的曉嵐在4年前首次出現嚴重蝦過敏反應,在她睡眠時出紅疹,更出現休克、呼吸困難等情況。當時就讀中學的她,常因在學校出現過敏反應,而需要急召救護車。日常生活中,曉嵐即便只是與朋友簡單聚餐亦有諸多避忌,如要避免到一些泰國、越南餐廳、如有海鮮菜餚,朋友亦要遷就曉嵐使用公筷,平時亦要留意醬料或加工食品成份。曉嵐感嘆:

壓力會有,因為每次發病都未知程度會去到邊。

曉嵐發病時嚴重,故此很快可以確定是蝦敏感,不過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表示,並不是很多食物敏感的人士,都可以及早診斷出對哪一種食物敏感,未可及時避免過敏病人長期與過敏原接觸,以致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加上現有常規蝦敏感測試如「皮刺測試」及「血液特異性IgE檢測」診斷準確度不足,雖靈敏度達93%,但特異僅分別為28%及35%,表示這些測試的診斷能力弱,其中IgE診斷測試準確度假陽性比例可高達8成。而準確度高的「口服激發測試」需要人手監察,患者亦可能出現嚴重過敏症狀,成本昂貴。 

曉嵐(右)曾出現嚴重蝦過敏反應,睡眠時出紅疹,更出現休克、呼吸困難等情況。(陳靜儀攝)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表示,研究招募了35名有蝦敏感病史患者,其中15人確診蝦敏感,另外20人則證實沒有蝦敏感。BAT測試將以上患者血液樣本在24小時內送往實驗室,並使用流式細胞儀分析,其靈敏度和特異性高達87%及94%,可準確確診蝦敏感患者,讓假陽性病人生活免受影響。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形容:「只要進行BAT這個單一檢測,便可顯著提升診斷蝦敏感的準確性。」 

此外,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亦在相關研究中發現3種與蝦敏感有關的新致敏原,包括血藍蛋白、磷酸丙糖異構酶及脂肪酸結合蛋白。團隊已於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免疫學會聯盟的命名致敏原數據庫上註冊以上3種新蝦類致敏原,同時亦利用原有的丙種肌鈣蛋白和新發現的脂肪酸結合蛋白,作為測試蝦敏感的嶄新生物標記,取得國際專利。

最新熱門影片:【活得健康啲】胸背劇痛如「被刀劈」揭患罕見病 馬凡氏症患者大動脈撕裂風險高250倍:願用盡生命助病友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穎津